Q:請問本案的設計理念為何?
掙脫與扭轉小宅的擁擠壓迫感,循著光源脈絡找出能讓屋內保有明亮感的軸線,是本案秉持的原則之一。捨去一般常見的制式電視牆,換成升降式的視聽設備,不僅少了牆垣阻滯也讓渡出更寬廣的公區;在風格表現上,以色塊間和諧比例的方式呈現,充滿乾淨純粹與沉穩的內斂雅致。
Q:更改了哪些格局?原因是?
拆掉原本廚房的隔牆,除了可讓公共領域更趨於方正,亦呼應了主人想要朗澈感宅邸的初衷,當光線自由流轉,視線毫無受阻,刷上英國藍的牆面在漫進的光灑下,顯得亮麗耀眼。與此同時,將從廚房通往陽台的門封起來,以利騰出一個完整的 L 型,安裝水槽與銜接下櫃洗碗機等配備,增加儲備家電的豐富性。
個案基本資料
台北 / 屋齡 9 年 / 公寓 / 室內 14 坪 / 格局 2+1 房 2 廳 2 衛 / 居住人數 2 大 1 小
< 屋主需求 >
• 有足夠的儲物空間以便擺放書籍
• 可作為孝親房使用的書房
• 加入中島元素成為開放式廚房
< 各別空間 >
1. 玄關設計:
採取與壁貼合的線狀動線,逐一排列鞋櫃、穿鞋椅與雙收納櫃,自落塵區起即建立起有條不紊的秩序起點,充沛的儲納量能足以收攏一家三口的物件。
淺灰系配上典雅質感的金屬掛勾,輔以圓弧筆觸勾勒出淡雅的寧謐感,清雅柔和,不落地的懸浮技巧,悄悄帶出輕盈姿態,搭襯溫潤木色的人字拼木地板,細細描摹一隅耐看端景。
文章擷取自<
「專訪」台北 14 坪放大術!綻放霧藍印象的英倫氣息>